close

大多數人都不知道:什麼是真正的放生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fo/rnjakqo.html

奉齋(素食放生),免費請大家吃素食! 這是最好的放生!是釜底抽薪式的放生

 

「勸君勤放生,終久得長壽,若發菩提心,大難天須救。」

——《彌勒菩薩偈》


放生是戒殺的衍生,佛教十善業中講「不殺生」,指不殺害有情識的眾生,以慈悲心護生、放生,愛護、解救生命。

追溯放生的歷史,早在南北朝時期,由於統治者護生觀念的影響,民間已經流行放生的習俗。比如,北魏獻文帝敕令,禁止用牲畜祭祀;北齊文宣帝提倡佛教的慈悲觀念,斷絕肉食;梁武帝則撰寫《斷酒肉文》,敕以蔬菜水果為祭祀品,後下詔建立放生亭,撰寫《荊州放生亭碑》。
唐宋以來,放生作為皇權貴族乃至平民百姓延年益壽、祈福消災的方式,與佛教慈悲、護生、戒殺等理念進一步緊密結合,成為佛教徒與非佛教徒普遍接受和參與的儀式。


對於放生的目的及意義,《梵網菩薩戒經》中提出的比較清晰:「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,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。是故六道眾生皆我父母,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。一切地水,是我先身,一切火風,是我本體,故常行放生,生生受生。若世人見殺畜牲時,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,常教化講說菩薩戒,救度眾生。」(《大正藏》卷241006頁中)


至今,僅在漢地,諸多寺院皆不定期集眾舉行放生活動,民間也有自發的放生團體(慈善團體、動物保護組織等)或個人行為。

放生的功德毋庸置疑,但在具體操作層面,仍存在著一些偏見、誤區,這樣極其容易變放生為殺生。


首先第一點是人們對「功德」的錯誤理解。

一些人覺得,我放的越多、越貴、越稀有,功德自然就越大,但其實,佛教中提及的功德並非他們所理解的那樣。

凈智圓妙,其名曰功。

體自空寂,其名曰德。

上述二者,合曰功德。


簡單說來,修行就是修改自身的習氣和毛病,以提高自己的覺悟和德能。那麼修行有一定功夫了,就自然有德。比如我們從事相上來說,持守戒律有功,因戒得定,定就是德;修定有功,因定開慧,智慧就是德。這就是功德。


如果你做了善事,善惡都不去想它,心裡不留一絲痕跡,就跟沒做過一樣,一點也不著相,這是功德。


因此,如果放生的人,是抱著貪「功德」的心態去,那終究收穫的不是功德,而是貪心、私心。我們不能把功德當做有形有相的「資產」,做事情比較功德大小,越這樣想越沒功德。


佛法是心法,真正的功德是內心的財富:斷惡修善之力,慈悲智慧之光,它無形、無相、無量、無數、無邊,發心越清凈、廣大,功德越大。


其次第二點是已經發展成熟的「放生商業圈」。


所謂放生,就是要發起護生的慈悲心,比如李商隱的詩句:「勸君莫打枝頭鳥,子在巢中盼母歸。」護生,也是在放生。  

在隋朝時,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智舜禪師,他在外行腳時看中一山,便在山上搭茅棚住了下來。有一天他在屋中修行時,一隻被獵人追捕的野雞跑到他跟前,禪師便把它藏了起來。


一會兒獵人追進屋中,並要求禪師把野雞給他。禪師一直求他:這是生命,希望你能把它放生。獵人糾纏不休地說:這隻野雞是我的一盤菜,你必須給我。
後來禪師拿出戒刀,割下自己的兩隻耳朵,當作一盤菜交給他。獵人特別驚訝,從此之後便皈依佛門、行持善法。


但觀察如今時下的放生,人們大多喜歡集群結隊,佛號震天,專門挑選海濱廣場、江河碼頭、景區湖泊進行放生。美而名之「感染他人,度化眾生」。

而這些被放生的魚蝦蛇鳥大多來自市場,而且由於需求數量龐大,需要提前預定、捕撈。
放生的人執著地買,商家樂此不疲地按需供應,有需求就有捕撈,有買賣就不會停止傷害。這究竟是放生,還是將眾生當成循環商業鏈中的玩物?


不放還好,越放越死,許多放生人們「虔誠的善舉」,反成殺生,葬送了千百條性命。佛號背後,不是放生,是送其往生。

特別是很多人不注重所放物種和生存環境的關係,造成一定水域的生態鏈破壞,這一類放生,適得其反。包括很多人工飼養的生物,放到野外存活率較低。

這些不顧環境污染、不管動物死活、不惜商業謀利,將「放生」視為形式和生意的行為,動非但積不了功德,反而變成「殺生」。

最後,禪理君想說,放生的意義不能只局限於動物,而更應該「放生」的是自己和他人。


對於放生,現在很多人基本都形成了狹隘觀念,將慈悲心都表現在動物身上,而對人本身卻容易忽視,缺少關懷。


放生,是放下糾纏、放下執念、放下仇恨,最終也是放下掛礙,放下所得、放下過往


把自己的心放回,把心放回到應該回去的地方,讓心獲得自由,不也是「放生」嗎?

人生中難免遭遇坎坷災難,引起痛苦憂傷,如同蛇魚被網,鳥雀在籠一樣被困。若不能放下、放開,就會煩惱如籠網,束縛纏繞,苦苦折磨自己。我們既然能「放生」動物,為什麼不能「放生」心靈呢?

遇事想開,就是自由自己,有事放下,就是「放生」自己。放生,放手,放下,不執著於過去,放過傷害過自己的人或事,放下自己的傷痛,放過別人,就是放過自己,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。

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、給人離苦、給人救濟、給人因緣,能夠幫助別人,讓人獲得幸福,才是積極的「放生」。

正如延參法師所講,放生不僅僅是放過其他生靈,也是叩問自己內心的情懷,完成自我內心的塑造和升華,放生是對眾生的關懷,更是對自己的拷問。放生,放生,即是放別人一生,也是放自己一生。放生不是一種刻意,更不是一種局限,要正確認識放生,客觀理解放生,做一個愛護生態,熱愛生命,關懷他人,理解生命真相的一個人。​​​​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建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